雞病治療中的不合理用藥及后果
摘 要:近年來隨著我國養殖業的蓬勃發展,從事家禽飼養的養殖人員也越來越多,在養殖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。禽類疾病始終是養殖人員非常重視的問題,但是在疾病治療過程中,由于自身技術水平有限,就會造成不合理的用藥,從而對雞群的生長產生影響,嚴重時還會造成其死亡。因此作為養殖者,必須對自己的用藥水平有一定的認知,且了解常見的不合理用藥問題以及可能引發的后果,從而規范用藥制度,為禽類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。我國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也帶動了雞病防治水平的提升,目前市場上能夠治療雞病的藥物種類也比較齊全,在方便治療各種雞病的同時,也給養殖者在挑選最佳的治療藥品時帶來了一定的難度。此外,由于雞病的發病表現呈現出多樣化和復雜化的特點,種種因素都會導致在治療過程中產生錯誤用藥的現象,這不僅會加大養殖者的經濟開支,而且還會導致雞群藥物中毒,加深病癥,造成雞群的免疫力下降。土霉素的不合理使用 在養殖過程中,土霉素是一種常見的抗生素類藥物,廣泛地被用于霍亂、白痢病等雞類疫病的使用。若在整個雞群中使用土霉素,不能直接喂食,而是要將適量的土霉素混合攪拌到飼料中使用。但是某些養殖者在養殖過程中,由于缺乏對于土霉素的正確認知,或是對劑量的把控不嚴格,導致土霉素的過量使用,不僅導致了雞群體內的藥物殘留,還降低了雞群的免疫功能,使其產生了耐藥性。此外,為了追求藥效,部分養殖者還會將土霉素和生長素一同使用。實際上,這種用藥方式極度缺乏合理性,如果將兩種藥物長期使用,不僅不會起到防治疾病的效果,反而會加大雞群胃部的負擔,影響雞群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。高錳酸鉀溶液的長期使用 在禽類養殖過程中,使用高錳酸鉀溶液能夠防止某些禽類的腸胃性疾病,能夠幫助家禽清潔腸胃,改善雞群的腸胃環境。因此在養殖過程中,某些養殖者可能會不間斷地給雞群使用0.1%的高錳酸鉀溶液,并且在進行常規藥物防控疫病時,將高錳酸鉀溶液作為一種輔助性藥物進行使用。此外,更存在某些養殖者為了提升防疫效,果甚至還使用高猛酸鉀對雞群進行點眼和滴鼻。雖然高錳酸鉀具有氧化性,且濃度較低的高錳酸鉀溶液也能夠清除某些腸胃中的病毒,但是若長期使用該種藥物,則會導致雞群中的腸胃粘膜以及胃角質層受到腐蝕,導致胃腸表面出現生理變化,對活性酶以及腺體的分泌出現抑制,導致雞群的群體免疫能力下降。所以在養殖過程中,一般要防止高錳酸鉀水溶液的長期使用,做到合理使用。痢特靈的使用不合理問題 痢特靈也是養殖過程中常見的一種抗生素類藥物,雖然通過痢特靈能夠治療多種雞類疫病,且治療效果也不錯。但是在使用過程中,養殖者為了追求藥效,存在過度使用的現象,長時間的使用痢特靈,會對雞群的新陳代謝造成影響,不利于雞群對鈣類等微量元素的吸收,最終導致雞群體內缺乏鈣元素而影響生長發育(已禁用)。隨著養雞業的迅速崛起,越來越多的人都投入到養雞行業當中。在這些人中,就存在大量缺乏正確用藥意識的人員,尤其是在藥物的選擇和使用等方面,存在著用藥不合理的問題,這就會產生由于用藥過量或長期用藥而造成的危害,給雞群的疫病治療帶來阻礙作用,雞病治療過程中不合理用藥所產生的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。抗生素的濫用容易導致機體出現耐藥性 對于某些偏遠地區或者缺乏正確用藥觀念的養殖者而言,由于對于藥物的認知程度不足,就會現象用藥單一、治療手段單一的現象。這些養殖者在養殖過程中一旦發現雞群患病,就會直接使用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治療。雖然抗生素類藥物對于某些疫病存在明顯的治療效果,但是若長期使用,則會使雞群體內的細菌產生抗藥性,抗生素也會漸漸失去作用。此外,在治療過程中,某些養殖戶在使用過一種藥物后,發現藥物藥效不明顯,就會立即更換別的藥品,存在盲目用藥的現象,這樣沒有對癥下藥且盲目用藥的做法,不僅會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,而且還會對病雞的身體產生負擔。且藥物的錯誤使用、過量使用以及長期使用,都會使機體產生抗藥性。機體的耐藥性會增加治愈的難度,對治療工作產生負面影響,最終給養殖者的經濟造成損失。所以養殖人員在用藥過程中,應當避免抗生素的過度使用,且不要單一的使用某一種藥物,合理更換藥物,防止細菌出現耐藥性。母雞的產蛋能力和產蛋質量下降 在對于雞病的治療過程中,對于藥物的不合理利用也會影響到母雞的產蛋能力,導致產蛋能力的下降,同時也會降低雞蛋的品質,出現軟皮蛋和畸形蛋等,這樣就會降低雞蛋的孵化成功率。藥劑過量使用和不合理使用,會對精子和卵子造成影響,出現畸形蛋的幾率較高,且抗生素類藥物中,磺胺類藥物對母雞的產蛋能力和產蛋質量具有影響作用,因此在使用此類藥物時,養殖人員要對癥下藥,控制好藥物的使用時間以及劑量,將藥物對雞群的影響降到最低。在用藥過程中,首先要堅持以預防疾病為主的原則。在養殖過程中,養殖者要樹立高度的疫病防控意識,防大于治的養殖觀念,加強對養殖環境的管理工作,細化管理方式,盡可能地將發病幾率降到最低,如對雞舍進行通風和消毒、定期打掃雞舍等措施,都能夠降低病原的存在密度,從而為雞群的健康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。此外,在治療過程中需要貫徹“早、準、快、足”的四字方針,所謂早,就是早發現,早治療,在發病初期就要進行及時治療;所謂準,就是要求養殖者要對癥下藥,針對不同的病癥分析其患病原因,然后使用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,防止藥物的濫用和錯用;所謂快就是對于所發生的疫病快速做出判斷,從而快速用藥;最后,足指的是要依據用藥標準進行用藥,不能隨意增加或減少藥物劑量。最后,在治療過程中要確定藥品的用量、使用方法以及療程等,治療雞類疾病的用藥方式有注射型、噴霧型、拌料型以及飲水型,因此在使用藥物時,一定要按照藥品說明書中的使用方式進行使用,對劑量、使用方式以及療程等事項都要結合說明書進行使用,為了確保療效,不可隨意更改。綜上所述,在雞類的養殖過程中,對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是養殖工作的重中之重,所以養殖者一定要樹立科學的用藥觀念。常見的錯誤用藥嚴重時會導致雞群的大面積死亡,給養殖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,所以養殖者要充分認識到不正確用藥的危害性,同時也應當掌握合理用藥的方式,從而確保疫病治療的有效性和準確性。免責申明:本微信訂閱號所發資料信息來自互聯網收集,主要用于供給大家學習、交流。我們尊重原創作者和單位,支持正版。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直接留言或電話聯系我們,立刻刪除!